全球气候正在变暖,不少地区的气温也在升高,这也会影响农作物产量,央视报道称中科院科研团队成功研发出“抗热水稻”品种华粳籼74,在高温威胁下产量提升了54.7%。

据报道,日前,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林鸿宣研究组在Nature Plants期刊上发表论文。

继在2015年成功定位克隆了水稻首例抗热的QTL位点TT1后,该研究组最又成功分离克隆了水稻抗热QTLTT2,成功将其导入广东优质稻品种华粳籼74中,提高了在苗期存活率以及成熟期的抗热能力。

据悉,年均温度每升高1℃,将会对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带来3%~8%的减产。

该研究团队挑战的就是水稻抗热自然基因点位,通过挖掘抗热自然基因位点并对其调控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来实现高温下增产。

该团队继在2015年成功定位克隆了水稻首例抗热的QTL位点TT1后,最又成功分离克隆了水稻抗热QTL TT2。

携带QTL TT2的华粳籼74,相较于老款,在苗期的成活率显著提高了8-10倍,同时该位点的导入也增强了成熟期的抗热能力——高温胁迫下单株产量增幅达54.7%,结实率增幅达82.1%。

TT2基因位点在各类作物中广泛存在,并高度保守,例如在小麦中有75.6%的同源度、玉米中有53.7%的同源度,因此该抗热基因在抗热作物的遗传改良和应用中有广泛的前景。

推荐内容